本人基础薄弱,2012年第一次参加省考的时候,行测、申论两科加一起一共92分,那时候我写一句话,别人读半天都读不懂,就是这样的基础,经历了多年的备考,最后在2020年成功上岸。 那年,我笔试152.5,面试83分,总成绩位列本市甲级第一名,逆袭成“公”。 我提分的关键在于申论,经过多次实战,我研究出了一套自己的申论拿高分的方法,现在分享给各位备考的同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很多人觉得申论最后的作文字数多、找论点太难、不会写,写作的时候压力大,还有因此放弃备考的。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申论大作文的影响没有大家想象的大。 省考申论试卷普遍为4道题,归纳概括20分、综合分析15分、公文写作25分、大作文40分。现在我给大家算一笔账:第一题拿18分,第二题拿13分,第三题拿23分,前三题我们可以拿到54分(这是可以通过努力完成的)。 鉴于前三题的分数,我们的大作文,就算是只能写一个老师口中的二三类文,申论总成绩75分以上已经问题不大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前三道题,将每一道小题控制在扣2分左右,申论大作文锻炼找观点的能力即可。省考的观点还是挺直观的,基本标题和三个段首观点明确就可以了。 我们要明确的是,申论作答要依据材料,材料里有啥“抄”啥,切忌自己想太多。 有的材料根本没提对策,但在写结尾时还要硬编一个出来,这种是危险的,写材料以外的内容,得分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我们一定要避免自己归纳或者根据主观想法“制造出”一些材料中没有提到的观点。 总而言之,申论答题要依据材料内容,材料中有评价就写评价,有对策就写对策(题干要求提出对策,但材料没有对策全是问题、困难那种需要反推的除外),有什么写什么。 切忌生搬硬套,切忌过度发挥想象,更要尊重材料的观点,否则的话非常影响你对材料的理解,最后很难拿到高分。 有的时候,我们根据题目要求,认真阅读了给定材料,却没有领悟到材料要表达什么,对于如何作答更是一筹莫展。 我想说的是,只要一篇文章能够被当作申论材料,那么它一定符合基本的写作逻辑,比如: 另外,在申论材料中,专家、学者、、机关工作人员以及当事人和一线的工作人员等关键人物所说的话一般也为重点。 这些需要我们在申论作答中着重学习,我的建议是抽一天时间将上述有关的词语全都背下来。平时练习的时候多加使用,相信会帮助大家精准找到要点,提升小题的分数。 申论复习,切忌博而不精。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出近10年本省的申论真题反复作答(分甲乙卷的考区适当可以做近6年的)。 前期可以每个单项进行作答,比如,先做完每年的第一题,再统一做第二题、第三题,最后研究大作文。每次做完题后,将答案上传到可以批改申论答案的App测试一下,对照理想分数查漏补缺。 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每一个机构给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即便不同机构的答案不一样,但批改程序都是根据关键词给分,我们该注意的就是要点的完整性,把机构的答案当作辅助,做好查漏补缺即可。 申论的学习是养成正确阅读习惯、提升总结能力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学习方法并长期坚持练习,相信总有一天我们终将成“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北京男篮9分力克山东,曾凡博33+4生涯新高,周琦17+10纳托尔全能 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董事长姚劲波:建议加大人工智能应用端政策支持,将雇佣保姆费用纳入家庭个税抵扣范围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苹果推出配备M4 Max和M3 Ultra芯片的新款Mac Studio 英伟达发布572.70 WHQL驱动:支持RTX 5070、修复显卡黑屏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