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物理》期刊21卷11期刊发了一篇论文《浅谈军备控制中的物理学问题》。论文的第一作者是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 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核军备控制步伐加快。军备控制,指的是限制某类武器的部署、储存、生产或试验,以及制定一些控制军备竞赛和防止战争爆发的安全保障措施。最初,军备控制研究主要是在政治、法律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基本上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不过,朱光亚当时就敏锐意识到,这件事不能光有外交家参与,一定要有科技专家特别是物理学家的参与。因为核军备控制涉及许多科技问题,尤其是物理学问题。 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朱光亚提出了“军备控制物理学”这一概念。他还集聚了一批中青年科学家从事这一领域研究,并鼓励他们与国外科学家多多交流。 后来,杜祥琬与朱光亚合写了关于军备控制物理学的这篇论文。论文指出,物理学家对军备控制的研究,使得军备控制的分析研究变得定量化和科学化,并能为军备控制提供有效的核查方法和销毁技术。军备控制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推动了世界和平与裁军进程,还丰富了物理学的内容。 因为论文的主要概念“军备控制物理学”为朱光亚提出,按照惯例,也出于对朱光亚的尊重,杜祥琬在论文初稿中将朱光亚列为第一作者。 一向严谨认真的朱光亚用工整的铅笔小楷把论文初稿从头到尾打磨了一遍。对论文署名顺序,他则有不同看法。 “朱光亚先生特意把自己的名字拿笔圈一圈,勾一勾,直接勾到最后一位去了。”多年之后,杜祥琬讲起了这个细节,仍然动容。 今年12月25日是朱光亚100周年诞辰。在杜祥琬看来,朱光亚是一位对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大和开创性贡献的战略科学家,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大写的“人”。 “我参加工作时就在朱先生领导下,他的学问和品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杜祥琬感慨,朱光亚给科技界留下了太多宝贵精神财富。 人物简介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中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曾任中国科协主席、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党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被誉为“中国科技众帅之帅”。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岳建民院士团队:黄花三宝木中高度芳香化的降二萜异源二聚体及其单体 Engineering 新型攻击手段威胁工业机器人安全,孙优贤院士团队提出应对方案 Engineering FIE Review:浙江大学岑可法院士团队——增压富氧燃烧技术的热科学基础研究综述 王中林院士团队:摩擦纳米发电机在蓝色能源收集和海洋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 Engineering FIE 韩布兴院士、何鸣元院士等:废塑料转化为汽油——沸石的孔隙率和酸度影响 任洪强院士团队:从颠覆创新视角看环境工程技术的未来 Engineering 陈芬儿院士团队:八步连续流全合成维生素B1工艺研究 Engineering 十年深耕,Safety 期刊与安全科学界共成长——Safety 创刊10周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