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卡片上的话读给自己听。”在幸福城社区活动室,华和梅正在引导家长进行特殊亲子对话。这样的家庭教育讲座,每周六晚七点都会准时开始,七年来从未间断。 华和梅是淮安市淮海初级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扎根教育二十余年,目睹过无数青春期的“孤岛”在集体中漂浮,聆听过千百个家庭关于代际沟通的叹息,那些被贴上“叛逆”标签的少年心事与父母无奈的愁容,都在她的教育叙事中交织成章。她始终以柔韧的师者情怀,在教育的沃土上培育着双向奔赴的成长之花。 曾经,华和梅笃信“分数至上”的教育理念,当发现女儿在学业高压下眼神逐渐黯淡时,华和梅经历了认知颠覆。“万元补习费换不回孩子的笑容,这迫使我重新思考教育本质。”她最终领悟到:“真正的教育不是雕刻作品,而是唤醒种子自身的力量。” 于是,她开始系统学习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等前沿理论,而如何将深奥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家长可操作的“教育工具箱”,才是华和梅一直思考的问题。她的秘诀在于“从生活褶皱里提炼真问题”。通过连续一周蹲守校门并记录家长高频用语,她发现79%的叮嘱都是引发孩子逆反的指令性语言。这个发现催生了《父母沟通有效,孩子学习高效》课程,其中“角色反转实验室”让家长戴上降噪耳机,在密集的“快去写作业”“看看人家孩子”声浪中体验窒息感。82%参与者中途主动摘下设备,有位母亲红着眼眶说:“这些话像紧箍咒勒得太阳穴生疼。” 在体育教学领域,华和梅同样创新实践着教育理念。面对畏惧长跑的学生,她摒弃强制列队传统,设计出“生命能量释放度”挑战。当男生们通过集体宣言喊出“害怕落后丢脸”的真实心声时,认知重构的钥匙悄然转动。最终87%学生突破个人纪录,一个男孩冲过终点后突然抱住她:“原来我不是胆小鬼。”这个瞬间让她更确信:教育者唯有先疗愈自身,才能点亮他人。 2018年,华和梅发起的“心和家长成长团队”成为她编织家校社协同网络的重要载体。七年间,近400场家庭教育讲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近万人次的热心参与。在一次分享会上,一个曾沉默寡言的男孩朗读了他的作文《爸爸变了》,那一刻,父亲颤抖的拥抱与现场潮水般的掌声,共同见证了教育唤醒人心的强大力量。从2016年系统研习家庭教育至今,华和梅带动近百名教师家长共同成长,首批学员中已有5人组建独立团队形成辐射效应。“在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群人,亲手点燃一束又一束光,去照亮那些蜷缩在阴影里的灵魂。”学员张桂明如是说。 “江苏省最美家庭”、家庭教育高级讲师、淮安市心理健康教育“优秀个人”……一张张荣誉证书,记录着她的华丽蜕变;一本本密密麻麻的笔记,承载着她对家庭教育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站在家庭教育公益讲座的璀璨舞台上,她依然保持着谦逊的躬身姿态,倾听每一个声音。谈及未来,她目光如炬:“愿更多女性以教育者、母亲、公益人的多重身份,为成长之路铺满温暖与坚韧。”当教育从知识灌输转向心灵唤醒,每个家庭终将成为滋养生命的沃土,教育的星火也必然持续燎原。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的观点或立场,澎湃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责任编辑:admin) |